《儿童肥胖精准分型、筛查及治疗管理指南》 团体标准解读

发布时间: [2025-01-11 14:00:40]来源: 作者:

  一、标准编号及标准名称

  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管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中国医科院北京协和医院提出的《儿童肥胖精准分型、筛查及治疗管理指南》(T/CI 638-2024)团体标准,于2024年12月17日正式发布实施。

  二、标准制定背景

  当前肥胖的流行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不仅在发达国家超重肥胖率高达40%;在我国成人超重/肥胖人数也突破2亿,肥胖相关的2型糖尿病(T2DM)、代谢综合征(MS)呈现井喷趋势增长。更值得担忧的是肥胖已呈快速低龄化趋势。近30年学龄儿童肥胖率增加13倍,许多成人慢性病如高血压、T2DM、MS及脂肪肝等在儿童青少年已为常见,我们前期在北京地区开展的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BCAMS)显示,北京地区肥胖儿童青少年中MS已接近30%。儿童肥胖具有轨迹效应,代谢异常的年龄发生愈早,持续到成人期几率就愈高,导致成人慢性病的提早,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数量庞大的肥胖儿童势必成为成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后备军。

  三、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肥胖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对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系统和心理智力等都造成严重的危害,增加成年期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尽管儿童肥胖的形势日益严峻,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干预与治疗存在着诸多的挑战。由于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控制儿童肥胖发展的同时,不能影响儿童身高、体重的增长。适用于成人的干预治疗手段在儿童中的应用需要慎重。亟须探索合理的治疗指征,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然而儿童肥胖具有很高的代谢异质性,约有1/3的肥胖者体重超标,但血压、血糖、血脂正常,所谓代谢健康型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ity, MHO),其远期心血管疾病风险远低于具有胰岛素抵抗的代谢异常型肥胖(metabolically unhealthy obesity, MUO);而另一部分体重正常者,却有肥胖常见的糖脂代谢紊乱,所谓正常体重的“代谢性”肥胖(normal weight metabolically obesity,NWMO)。因此儿童肥胖的管理不能单纯依据体重、腰围一刀切模式。“代谢健康型肥胖(MHO)”新概念的提出,为儿童肥胖的治疗与管理带来了新的启示。研究发现部分儿童虽然体重达到肥胖标准,却并未伴随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即MHO。代谢异常型肥胖(MUO)心血管疾病风险低,全因死亡风险显著下降。肥胖不同代谢类型新概念的提出,为儿童肥胖的早期精准防控研究指明新方向,在兼顾生长发育的同时,如何精准识别具有心血管代谢高风险的人群,根据代谢特点对肥胖进行新的分型和干预,发展针对性的早期防控关键支撑技术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因此,在公共卫生资源面临严峻挑战下,在肥胖儿童青少年中制定基于代谢分型的中国儿童肥胖筛查管理标准以精准识别心血管代谢高风险人群,确定干预的高危临界值,根据代谢状况对肥胖进行分层,依据肥胖个体的代谢状况给予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是肥胖治疗的发展方向。

  尽管国际上已有儿童超重与肥胖的定义及诊断标准,但单纯依据BMI、腰围一刀切的肥胖管理模式并不适用于现行的儿童青少年的管理,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二章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与管理制度,对慢性非传染性病及其致病危险因素开展监测、调查和综合防控干预,及时发现高危人群,为患者和高危人群提供诊疗、早期干预、随访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服务。制定用于分型、筛查和管理的儿童肥胖标准,采用分层、合理的方法,以便在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之前及早发现异常情况,依据肥胖个体的代谢状况给予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

  四、编制过程

  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规程的目的和必要性,对当前市场上已有的相关技术标准和应用进行调研,了解国内外在儿童肥胖方面的最新进展和趋势最终形成了《儿童肥胖精准分型、筛查及治疗管理指南》标准编制具体如下:

  1、前期准备工作

  项目立项前,标准编制小组查阅、研读相关国内外文献,广泛收集儿童肥胖精准分型、筛查及治疗管理指南相关的材料和数据。同时,小组成员构思系统的框架及模块,进行系统建设需求分析。并与该领域的相关专家和用户进行调研、交流,广泛征求标准制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团体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标准起草过程

  团体标准立项通知公示后,标准编制小组首先组织了标注制定工作会议,各编写人员根据工作计划分工和编写要求开展了相关工作。在标准起草期间,编制小组主编单位及参编单位组织了数次内部研讨会和专家咨询会,经过多次修改,于2023年7月完成了标准初稿及编制说明的撰写⼯作。

  3、工作计划

  计划2023年7月提交标准初稿,2024年10月提交征求意见稿,2024年11月提交标准送审稿,2024年11月提交标准报批稿,2024年12月标准发布。

  五、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保健机构对儿童肥胖症的精准分型、筛查和治疗管理。

  1、主要架构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主要章节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儿童肥胖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儿童肥胖筛查和治疗管理等。

  2、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了0-18岁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精准分型的定义、诊断标准、筛查及治疗管理办法。

  六、标准实施意义

  1、早期识别与干预:通过精准分型,能够更早地识别出不同类型的肥胖儿童,比如代谢健康型肥胖、代谢异常型肥胖以及体重正常的代谢性肥胖,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以降低相关疾病的风险。

  2.标准化管理:制定统一的筛查和管理标准,可以使各个医疗机构在对儿童肥胖的识别和治疗时遵循一致的方法,比如关注特殊症状、体征注意筛查以肥胖为表型的遗传病、内分泌疾病等问题,减少诊疗过程中的差异,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3.促进科研与数据积累:实施指南能够推动对儿童肥胖的研究,建立全国或地区性的儿童肥胖数据库,有助于长期跟踪观察和分析肥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4.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推广肥胖筛查及管理标准,能够增强家庭和社会对儿童肥胖问题的关注,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从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5.多学科协作:儿童肥胖的管理需要临床医学、营养学、心理学、运动医学等多学科的协作,通过标准化的实施,可以促进医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更有效地应对儿童肥胖问题。

  6.政策支持与资源配置:明确指南可以为政府和公共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从而在资金、教育和社区支持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促进儿童肥胖的预防与管理。

  7.减少并发症及经济负担:通过有效的筛查和管理,能够显著降低肥胖儿童发展成成年后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七、主要工程实践与产业化应用

  牵头编制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高珊教授团队和中国医科院北京协和医院黎明教授团队在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重点项目等基金连续支持下,为探究儿童肥胖的关键驱动因素和建立针对性防控支撑技术,建立和持续维护国际珍稀的儿童肥胖代谢异常队列,即“北京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大型前瞻性队列-BCAMS”。在北京地区开展了抽样调查6-18岁儿童肥胖、糖代谢异常、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状况,从2万儿童中收集了3500余名超重/肥胖儿童及对照建立了详细的基线数据库和标本库,并通过十年深度随访,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血浆蛋白因子、代谢组到临床表型组,首次在中国肥胖儿童中开展不同代谢类型的精准识别和预警研究,目前已建立了肥胖、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等相关血清新标志物的研究平台如脂联素、瘦素、抵抗素、RBP-4、FGF21以及胰岛素和胰岛素原的免疫检测方法,形成标志物诊断试剂专利,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基于代谢特点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预警、分型等一系列新指标体系,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具体参见网站注册信息:www.clinicaltrails.gov (NCT03421444)。特别是10年随访的研究成果受到柳叶刀子刊述评,并被央视、人民网等媒体多次报道 (http://tv.cctv.com/2018/11/10/VIDEE3Bn7gF9LPSgBZbgI7U7181110.shtml),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前基于该队列已发表系列SCI高水平研究论文30余篇,作为首都十大疾病攻关项目,“儿童代谢健康型肥胖和代谢异常型肥胖的精准识别和预警研究”获得了首都十大疾病创新型科技进展奖,“儿童青少年肥胖不同代谢类型的精准识别和预警体系的建立及应用”先后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这些工作为推动中国儿童肥胖的精准管理新模式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本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八、小结

  《儿童肥胖精准分型、筛查及治疗管理指南》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对改善儿童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