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装备工业互联数据融通规范》 团体标准解读

发布时间: [2025-01-11 14:16:27]来源: 作者:

一、标准编号及标准名称
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管理、西安交通大学提出的《新能源汽车装备工业互联数据融通规范》(T/CI 570—2024)团体标准,于2024年11月04日正式发布实施。
二、标准制定背景
该项目主要服务于新能源汽车装备行业。新能源汽车是全球炙手可热的新兴行业,随着环保政策的推动和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正在快速扩张。作为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上游产业,新能源汽车装备行业也在奔向智能化发展。工业互联是实现新能源汽车装备智能化、网络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数据协同是工业互联的基础,新能源汽车装备工业互联数据融通规范作为促进新能源汽车装备产业发展和智能化制造的重要支撑,可以作为未来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一。通过确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提高数据的共享、交换和应用效率,可以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
三、规范制定的必要性
从产品信息的角度来看,当前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行业缺乏统一有效的信息管理方式。该行业产品数据种类繁多,数据关系复杂,“设计图纸”、“物料清单”、“生产工艺”、“采购信息”、“库存状态”等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关键数据往往来自不同的业务环节和具有不同的数据结构。当前,我国尚未形成企业内部平台间和企业外部系统间的统一数据标准,产品信息无法实现快速更新和共享,也无法做到对产品信息的唯一性定义,甚至是即使同一个零部件往往在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版本,造成了信息孤岛并导致生产过程协同困难。
因此,有必要构建一种贯穿装备制造闭环,且满足数据实时性、一致性和良好建模粒度的统一数据融通规范(数据标准)来实现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过程的数据协同与共享。
四、编制过程
在标准编制的初期,编制组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各种需求与现有数据标准的不足之处。与各方利益相关者(如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等)进行广泛的沟通,最终形成了《新能源汽车装备工业互联数据融通规范》全国团体标准,编制过程如下:
1、成立标准编制组
项目承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协同广州大学、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智造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标准编制组,编制组初步拟定了标准修订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讨论了在标准修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标准修订计划与任务分工,并按照标准编制流程逐步开展各阶段工作。
2、编写标准草案和开题报告
2023年3月,标准编制组召开项目研讨会,对《新能源汽车装备工业互联数据融通规范》制订中的相关问题做了深入讨论,确定了标准编制组的主要参与人员,制订了标准编制计划及主要的工作内容。
2023年4月,标准编制组前往广州,依托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对新能源汽车装备产业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装备行业工业互联发展现状、产业链价值链数据融合现状、跨企业业务协同的理论难题和技术瓶颈,以此理清核心业务流程及关键产品的数据结构。
2023年6月,编制组对数据标准制定展开预研工作,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与国家技术/数据标准发布现状,从理论上构建新能源汽车装备行业相关的数据统一模型,并提出工业互联场景下的数据融通转换机制。
2023年8月,编制组经过前期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开始撰写《新能源汽车装备工业互联数据融通规范》(草案)(简称《规范》),编制开题报告。
3、立项与公示
2023年10月10日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向国家标准委全国标准服务平台提交立项,立项编号为:CI2023395,并向全社会公示了十五日。
2023年10月25日由西安交通大学组织标准编制组的主要参与人员在管理学院进行了第一次起草会议,讨论了标准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制定了下一步的标准编制计划,确定了分工和编制工作的各项任务完成时间节点。
2023年11月4日组织了第二次起草会议,确定了标准内容的草案。
2024年5月初将标准草案提交中国国际科技促进标准化工作委员会,通过审核后于5月13日报送给全国标准平台,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0日。
2024年7月22日,收集到社会各界修改意见28条,包括对标准格式、试验单位、标准内容、术语规范等方面。标准编制组根据社会意见对《编制说明》和《规范(征求意见稿)》悉数修改,其中22条意见完全采纳,6条意见部分采纳或未采纳。
4、专家审查
2024年7月23日结合征求意见编制组完成了送审稿,报送中国国际科技促进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2024年8月4日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组织以腾讯视频会议形式,组织四位技术专家、一位标准专家和两家使用单位,召开了标准审查会议,评审委员会在听取技术内容、起草过程汇报后,认真审查了标准的评审材料及相关文件,对各章节内容逐条进行了质询和充分讨论,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肯定了编制团队所做的筹备工作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最后专家组一致认为《新能源汽车装备工业互联数据融通规范》的标准制定达到了相关要求,标准编制工作组按照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后,同意面向社会推广。
5、报批
2025年9月20日编制组结合会议专家意见,完成了送审稿的修改稿,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成员审查送审稿的修改工作。
2025年10月30日编制组结完成了送审稿,同报批所需的11个文件报送给中国国际科技促进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五、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正文由 7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行业相关企业在工业互联中的数据接口规范、数据操作要求、数据交互形式、数据结构和编码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团体企业间数据平台/业务系统在设计、开发、协同、应用中的数据融通。
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第3章: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列出了在本标准中出现的相关术语及其定义,包括新能源汽车装备生产制造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系统名词。
其中部分BOM相关定义参考GB/T 32236-2015中第2章术语与定义,相关名词描述与定义参考GB/T 40019-2021中第6章通用元数据描述。
第4章:技术要求
明确了接口设计要求、数据操作要求以及数据集成服务接口要求。
其中数据采集相关内容参考GB/T 42127-2022中第4章数据源和采集方式。
第5章:数据交互形式
根据实施企业产品的功能范围,对所涉及到的交互表单数据进行描述。
其中产品生命周期相关内容参考GB/T 42128-2022中第6章分类维度。
第6章:数据结构要求
规范了企业各个业务系统中定义的字段名称、字段编码、字段类型等。
其中客户信息表的行业分类字段参考GB/T 4754-2017中第5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物料指导价信息表的货币单位字段参考GB/T 12406-2022。
第7章:编码规则
规范企业在进行数据编码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编码方法参考GB/T 7027-2002中第8章信息编码的基本方法;所在地区编码参考GB/T 2260-2007中第5章代码表和GB/T 2659.2-2022中第8章行政区划名称和代码列表。
六、标准实施意义
1、促进标准化发展:通过制定和实施新能源汽车装备工业互联数据融通规范,可以推动新能源汽车装备行业的标准化进程,提高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为企业提供统一的标准依据。
2、提升数据共享能力:该标准的实施能够促进各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流,打破信息孤岛,增强供应链的协同效应,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推动技术创新:互联数据的融合有助于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等环节引入先进的数字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升级。
4、提高行业竞争力:随着标准的实施,企业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将会更加专业,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使中国新能源汽车装备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5、保障信息安全:制定新能源汽车装备工业互联数据融通规范还有助于加强对数据安全的管理与控制,确保在互联过程中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安全,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和用户的个人隐私。
6、促进绿色发展:新能源汽车本身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有效的数据融通机制,可以更好地监测和分析新能源汽车的运行状态,从而更有效地推动能源的优化利用和环境保护。
7、响应政策号召: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越来越多,实施团体标准可以更好地响应国家对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等战略的要求,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七、主要工程实践与产业化应用
1)M企业应用验证分析
本《规范》依托广州某制造业M企业进行应用验证。M企业作为新能源汽车装备领域知名供应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快产业升级。通过应用该《规范》,该企业实现了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新能源汽车装备行业普遍存在设计、工艺、采购、制造和运维等环节的业务协同效率低下的问题。其原因是各环节采用诸多难以兼容的信息化平台和软件,导致异构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难以流动。因此,编制组围绕该企业所在的产业链,对其内外部的数据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并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负责组织企业内部员工进行《规范》的应用培训。
根据《规范》的要求,该制造企业制定了详细的数据融通方案。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统一数据中台,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
(2)制定数据接口规范,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3)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和使用。
物料清单BOM(Bill of Materials)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组织产品数据的重要形式,它包含产品的设计、工艺、采购、制造和运维信息等,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是工业价值链的核心数据。通过BOM将与产品相关的数据、过程组织起来,可以实现各业务流程关键信息的快速有效集成,支持各业务部门开展协同工作,进而形成一条贯穿个性化定制产业全价值链的主线。具体地,图2展示了某订单中某搅拌摩擦焊动轴肩产品工程设计BOM的结构树,将物料关系以产品结构进行层级划分可以提升产品生命周期流通中的唯一标识性,建立产品构件间的关联性,实现设计变动、制造外包和备件管理的快速协同,为全价值链的个性化产品准时交付提供保障。
 
图2 BOM结构树
图3是根据标准规范将新能源汽车装备价值链BOM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和管理的示例。采用物料编码进行唯一标识,可以追踪产品的设计、工艺、采购、制造、运维等过程,包含所采用的原料及外购件的名称、品质、生产日期等物料来源信息,生产制造环节的加工流程、加工设备、工艺参数、生产环境、操作人员和质检结果等产品形成的过程信息。当产品出现问题时,可以追溯其生命周期,找出问题出现的环节,以便采取针对性的纠正措施,提高产品质量。
 
图3 BOM数据存储
通过实施《规范》,该制造企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快速查询,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中信息的传递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2)降低了成本: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采购和生产等过程中的瓶颈和浪费,采取措施进行改进,降低了成本。
(3)提升了产品质量: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找出产品质量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相应环节进行针对性改善,提升了产品质量。
(4)促进了产业协同发展:通过与供应链其他企业的数据融通,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促进了产业协同发展。
总之,该企业通过应用《规范》,实现了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验证了本规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Z企业应用验证分析
本《规范》也在某智能制造产业信息化集成服务商Z企业中进行应用验证。
Z企业依靠其主打产品(一款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为智能制造企业及其中下游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品、信息、管理、技术、人才、金融等服务,帮助智能制造企业尤其是离散型制造企业实现信息化赋能,提升业务响应速度和供应链资源利用效率。该平台通过应用本《规范》中的五维BOM模型,实现了良好的数据统一集成服务,对提升价值链成员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发挥作用。
Z企业平台作为价值链上下游的信息协同方,面临与多方客户数据交互时的格式不统一问题。参考本《规范》,标准撰写团队和Z企业技术开发人员共同构建了五维BOM标准数据模板,以供其他企业向平台集成时进行数据格式和关键信息的统一。
具体地,图4展示了以某企业用户视角下,向Z企业平台交互各类BOM清单的界面。通过按照统一规定的BOM模板字段和格式,向Z企业平台上传设计BOM、制造BOM、采购BOM、装配BOM等信息。基于统一的数据格式和关键字段,这些BOM信息可以在Z平台下的采购外协子系统、生产制造子系统和运维服务子系统进行高效流转。
当企业用户所需上传的BOM信息与预设模板不一致时,Z企业平台提供了BOM模板配置功能(如图5所示),以解决标准统一模板对企业数据交互的限制问题。

图4 按标准BOM模板进行BOM导入

图5 BOM模板配置功能
通过实施本《规范》,Z企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优化了原先的统一数据模型,加强了数据格式和关键字段的规范性。
(2)提升了价值链企业协同效率。通过构建五维标准BOM模板及自定义BOM模板配置功能,提升了其他企业应用Z平台实现价值链协同的效率。
(3)提升了Z企业的行业影响力和对离散制造业的协同服务支撑能力。
总之,Z企业通过应用本《规范》,实现了价值链协同效率的显著提升,为个性化制造业和传统离散制造业等行业的数据协同、交互、变更提供了应用环境,有效验证了本规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八、小结
新能源汽车装备工业互联数据融通规范团体标准实施,不仅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还为推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