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 953—2025)《汽车用碳陶制动盘》 团体标准解读

发布时间: [2025-06-30 12:31:45]来源: 作者:

一、标准编号及标准名称
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管理、贵州省紫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的《汽车用碳陶制动盘》(T/CI 953—2025)团体标准,于2025 年 4 月 01 日正式发布实施。
二、标准制定背景
制动(刹车)材料经历了从铸铁、钢铁材料、铝基复合材料、碳碳(C/C)复合材料到碳陶(C/C-SiC)复合材料的几代发展。其中,金属材料存在密度高、易氧化生锈和使用寿命较短等缺陷;C/C 复合材料具有湿态和静态摩擦系数低、热库体积大、易氧化、制备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而碳陶(C/C-SiC)复合材料,即碳纤维(C)增韧炭(C)和碳化硅(SiC)双基体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耐摩磨和热物理性能优异等特点,是一种良好的摩擦材料和耐高温结构材料,在高速列车、飞机和重型汽车等高能载制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针对目前汽车铸铁制动盘高温性能衰减、重量大并影响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等问题,采用强度高、耐高温、重量轻、摩擦性能优异的碳陶制动盘作为替换产品,从而满足汽车轻量化、提高制动安全性和车辆操纵性的要求。为保证充分发挥碳陶制动盘的性能优势及满足实际使用工况要求,对两种碳陶制动盘的性能要求和适用范围需要进行明确区分。同时在结合传统铸铁制动盘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应对碳陶制动盘在 M1、M2、N1、N2 类汽车上的使用性能要求做出明确规定,主要包括材料基础性能检测、制动盘性能检测、配套部件性能要求等试验方法和具体指标。
四、编制过程
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根据各阶段标准任务的工作要求,组织了相关领域的调研,并召开了多次的研讨会,通过对标准内容进行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形成了目前的标准文本。主要编制过程包括以下
几个阶段:
(一)起草阶段
根据《汽车用碳陶制动盘》编制需要,贵州省紫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进行标准预研工作,对汽车用碳陶制动盘的产品要求及试验方法进行了调研。2024 年 4 月 29 日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立项公示后,与参编单位相关专家成立标准制定工作组。根据工作计划及分工安排,在系统参考、学习已有标准及研究的基础上,标准制定工作组完成《汽车用碳陶制动盘》各部分内容,并
完成草案。2024 年 6 月 7 日,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召开了《汽车用碳陶制动盘》团体标准启动讨论会,与会代表 20 余人参加会议。会上,标准编制组就该标准立项背景和标准框架分别进行了介绍。与会专家和代表就标准名称、框架结构、定义、范围、技术指标、试验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明确了该标准编制工作方向,并提出了一系列标准内容的完善措施和修改意见、建议。在第一次讨论会结束后标准编制工作组根据与会专家及参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第二稿。会后进一步修改和整理、在工作组内再次征求意见后,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二)征求意见阶段
2024 年 6 月至 2024 年 8 月,完成了标准初稿编制,并由编制工作组向相关单位进行定向征求意见。定向向包括参编在内的 6家单位征求意见,共征得意见 39 条,其中采纳 20 条,未采纳 19
条。2024 年 8 月 30 日,根据征求的意见对初版标准进行完善及补充。2024 年 9 月 19 日,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召开了《汽车用碳陶制动盘》团体标准第二次讨论会,与会代表 20 余人参加会议。各参与单位进行稿件的研讨修改,对其中的细节提出建议,并形成第三次修订稿。第三次修订稿完成之后,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面向社会进行公开征求意见。2024年 11 月 8 日收到社会评审意见共 7 份。2024 年 11 月 15 日上午,根据征求意见期间,各单位提出的意见,形成了标准送审稿终稿。
(三)审查阶段
标准编制组根据征得的意见,结合标准制定的实际情况,对标准文本进行调整与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汽车用碳陶制动盘》团体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和征求意见汇总表进行了细致的审查,并提出共 50余条修改意见。最后,专家认为该标准体系及内容符合团体标准制修订要求,相关文件齐备,一致通过该标准的审查。
(四)报批阶段
标准编制组根据评审会上专家的意见,结合标准实际编制情况,对标准文本进行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形成标准报批稿,于 2024年 12 月提交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申请报批发
布。
五、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拟将形成一个汽车用碳陶制动盘的标准体系,为未来碳陶制动盘的生产及应用发展提供标准支持,并为未来碳陶制动盘国家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更助力了“双碳达标”的国家战略目标,正文部分共分十个部分,内容包括本文件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材料要求、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性能要求、外观要求、禁用及限制物质要求、试验及评价方法。
六、标准实施意义
碳陶制动盘从不同碳纤维长度可分为连续碳纤维增韧碳陶复合材料制动盘(表面带涂层或不带涂层)和短切纤维增韧碳陶复合材料制动盘(表面带涂层或不带涂层)。为保证充分发挥碳陶制动盘的性能优势及满足实际使用工况要求,对两种碳陶制动盘的性能要求和适用范围进行明确区分。本标准在结合传统铸铁制动盘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对碳陶制动盘在 M1、M2、N1、N2 类汽车上的使用性能要求做出明确规定,主要包括材料基础性能检测、制动盘性能检测、配套部件性能要求等试验方法和具体指标。
七、主要实践与应用
《汽车用碳陶制动盘》团体标准由贵州省紫安新材料有限公司牵头编写,为碳陶制动盘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明确规范。在实践层面,该标准结合传统铸铁制动盘性能要求,针对 M1、M2、N1、N2 类汽车,详细规定了碳陶制动盘的使用性能要求。从材料基础性能检测来看,通过对碳陶材料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等基础性能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够满足汽车制动过程中对材料的高要求。在制动盘性能检测方面,涵盖了制动扭矩、制动稳定性、热衰退性能等关键指标,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制动盘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进行全面评估,保障制动盘在各种复杂路况下都能稳定发挥制动作用。同时,对配套部件性能要求也进行了明确,如制动卡钳、制动片等与制动盘的匹配性、兼容性等,通过一系列试验方法和具体指标,确保整个制动系统协同工作,提高汽车制动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八、小结
《汽车用碳陶制动盘》团体标准的制定,为汽车碳陶制动盘的生产、检测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标准的实施,有助于规范市场,提高产品质量,推动碳陶制动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通过明确材料基础性能检测、制动盘性能检测以及配套部件性能要求等试验方法和具体指标,确保了碳陶制动盘在 M1、M2、N1、N2 类汽车上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不仅提升了汽车制动系统的整体性能,还为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