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编号及标准名称
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管理、济南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提出的《高分子电缆桥架》(T/CI 1021—2025)团体标准,于2025年5月21日正式发布实施。
二、标准制定背景
在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电力需求日益增长,电网建设和维护成为支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电力系统中,电缆桥架作为承载和保护电缆的关键构件,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对整个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传统的电缆桥架多采用金属材质,如钢铁或铝合金,这些材料虽然强度较高,但存在腐蚀、重量大、安装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三、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近年来,高分子材料因其轻质、耐腐蚀、绝缘性好等优点,在电缆桥架的应用中逐渐增多。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市场上的高分子电缆桥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隐患。因此,制定一套全面、科学的高分子电缆桥架标准迫在眉睫,这对于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工程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编制过程
本文件在起草过程中根据各阶段标准任务的工作要求,组织了相关领域的调研,并召开了多次的研讨会,参与标准研讨的专家多来自专业领域,还包括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的学者及相关用户等,通过对标准内容进行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形成了目前的标准文本。主要编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2023年6月26日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立项公示后,主编单位成立标准编制工作小组,2023年10月13日组织召开标准编制启动会,确定了标准起草成员,明确各自任务分工和主要职责,提出具体的工作思路和阶段任务。
(一)准备阶段
2023年09月,组织开展标准立项前的前期筹备工作,完成了立项;2024年01月,召开工作组启动会议,标准工作组提交工作计划及人员组成等方案。
(二)调研阶段
2023年09月-2023年10月,进入调研阶段,标准编制组前期以资料调研方式,收集相关标准、项目文档进行草案大纲设计;
2023年11月-2023年12月,标准编制组以标准大纲草案为基础,走访调研相关单位,与市政道路管理部门、设计院、施工单位等相关管理、设计、技术人员进行广泛深入交流,掌握生产、应用实际情况,听取大家对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分析讨论、资料整理、汇总。
(三)起草阶段
2024年01月-2024年06月,标准编制工作组成员在组长的主持下,根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结合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情况,根据我国城市步道沥青路面应用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行业资料,结合科研成果,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起草了标准草案稿。
(四)草案稿评审阶段
2024年07月初-2024年10月,标准编制工作组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就标准内容进行多次研讨,根据专家意见,对《高分子电缆桥架》标准草案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
(五)征求意见阶段
2024年11月,标准编制组完成《高分子电缆桥架》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和意见汇总处理表,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提交全国标准信息平台面向社会公示并征集意见。
(六)审查阶段
拟定于2024年12月初,召开《高分子电缆桥架》标准送审稿审查会,与会专家听取标准起草组的介绍,并提出专业意见及建议。
(七)报批阶段
拟计划于2024年12月31日前,根据审查会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汇总标准制定过程各项材料,形成标准报批稿。
五、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高分子电缆桥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结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和户外敷设高、低压电缆用的高分子电缆桥架。
本标准不适用玻璃钢等热固性树脂材料及纯金属材料制作的电缆桥架。
六、标准实施意义
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也有助于促进高分子材料在电缆桥架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七、主要实践与应用
济南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坚持“行业共进”理念,大力推行全链条标准化建设,打破企业间技术壁垒、优化行业资源配置,重塑生产服务模式,创新构建“材料研发+生产制造+市场应用”的“三位一体”实施框架,将标准要求与产业链各环节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行全流程标准化集成应用。持续拓展标准覆盖范围,整合形成原材料选用、成品检测、仓储管理等一系列配套规范。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不同特点,深化每个环节的标准落地,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和用户使用需求,对技术参数、工艺步骤等进行整合、梳理、重组,设计最优实施路径。对产业链中涉及的跨企业、跨环节、跨领域技术事项推行“全流程标准化管控”,对“全流程”涉及的技术要素、操作规范、质量要求等内容进行最小颗粒化梳理,开展实施流程最优化再造,形成一批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方案,提供统一化、规范化的技术服务,提供更加精准化、高效化的实践指引,助力高分子电缆桥架行业高质量发展。
八、小结
通过制定和实施高分子电缆桥架团体标准,填补了当前该领域缺乏统一规范的行业空白。这一标准的实行,通过明确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关键环节的要求,整合了行业内分散的技术资源与实践经验,推动了生产流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一方面,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技术指引,降低了因标准不统一导致的研发成本、试错成本和质量管控成本,助力企业实现高效化、精细化生产;另一方面,对于市场和用户而言,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与兼容性,减少了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带来的采购风险和后期维护成本,同时也为行业的良性竞争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切实增强了市场对高分子电缆桥架产品的信任度与认可度。
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管理、济南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提出的《高分子电缆桥架》(T/CI 1021—2025)团体标准,于2025年5月21日正式发布实施。
二、标准制定背景
在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电力需求日益增长,电网建设和维护成为支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电力系统中,电缆桥架作为承载和保护电缆的关键构件,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对整个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传统的电缆桥架多采用金属材质,如钢铁或铝合金,这些材料虽然强度较高,但存在腐蚀、重量大、安装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三、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近年来,高分子材料因其轻质、耐腐蚀、绝缘性好等优点,在电缆桥架的应用中逐渐增多。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市场上的高分子电缆桥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隐患。因此,制定一套全面、科学的高分子电缆桥架标准迫在眉睫,这对于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工程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编制过程
本文件在起草过程中根据各阶段标准任务的工作要求,组织了相关领域的调研,并召开了多次的研讨会,参与标准研讨的专家多来自专业领域,还包括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的学者及相关用户等,通过对标准内容进行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形成了目前的标准文本。主要编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2023年6月26日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立项公示后,主编单位成立标准编制工作小组,2023年10月13日组织召开标准编制启动会,确定了标准起草成员,明确各自任务分工和主要职责,提出具体的工作思路和阶段任务。
(一)准备阶段
2023年09月,组织开展标准立项前的前期筹备工作,完成了立项;2024年01月,召开工作组启动会议,标准工作组提交工作计划及人员组成等方案。
(二)调研阶段
2023年09月-2023年10月,进入调研阶段,标准编制组前期以资料调研方式,收集相关标准、项目文档进行草案大纲设计;
2023年11月-2023年12月,标准编制组以标准大纲草案为基础,走访调研相关单位,与市政道路管理部门、设计院、施工单位等相关管理、设计、技术人员进行广泛深入交流,掌握生产、应用实际情况,听取大家对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分析讨论、资料整理、汇总。
(三)起草阶段
2024年01月-2024年06月,标准编制工作组成员在组长的主持下,根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结合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情况,根据我国城市步道沥青路面应用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行业资料,结合科研成果,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起草了标准草案稿。
(四)草案稿评审阶段
2024年07月初-2024年10月,标准编制工作组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就标准内容进行多次研讨,根据专家意见,对《高分子电缆桥架》标准草案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
(五)征求意见阶段
2024年11月,标准编制组完成《高分子电缆桥架》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和意见汇总处理表,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提交全国标准信息平台面向社会公示并征集意见。
(六)审查阶段
拟定于2024年12月初,召开《高分子电缆桥架》标准送审稿审查会,与会专家听取标准起草组的介绍,并提出专业意见及建议。
(七)报批阶段
拟计划于2024年12月31日前,根据审查会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汇总标准制定过程各项材料,形成标准报批稿。
五、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高分子电缆桥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结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和户外敷设高、低压电缆用的高分子电缆桥架。
本标准不适用玻璃钢等热固性树脂材料及纯金属材料制作的电缆桥架。
六、标准实施意义
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也有助于促进高分子材料在电缆桥架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七、主要实践与应用
济南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坚持“行业共进”理念,大力推行全链条标准化建设,打破企业间技术壁垒、优化行业资源配置,重塑生产服务模式,创新构建“材料研发+生产制造+市场应用”的“三位一体”实施框架,将标准要求与产业链各环节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行全流程标准化集成应用。持续拓展标准覆盖范围,整合形成原材料选用、成品检测、仓储管理等一系列配套规范。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不同特点,深化每个环节的标准落地,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和用户使用需求,对技术参数、工艺步骤等进行整合、梳理、重组,设计最优实施路径。对产业链中涉及的跨企业、跨环节、跨领域技术事项推行“全流程标准化管控”,对“全流程”涉及的技术要素、操作规范、质量要求等内容进行最小颗粒化梳理,开展实施流程最优化再造,形成一批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方案,提供统一化、规范化的技术服务,提供更加精准化、高效化的实践指引,助力高分子电缆桥架行业高质量发展。
八、小结
通过制定和实施高分子电缆桥架团体标准,填补了当前该领域缺乏统一规范的行业空白。这一标准的实行,通过明确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关键环节的要求,整合了行业内分散的技术资源与实践经验,推动了生产流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一方面,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技术指引,降低了因标准不统一导致的研发成本、试错成本和质量管控成本,助力企业实现高效化、精细化生产;另一方面,对于市场和用户而言,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与兼容性,减少了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带来的采购风险和后期维护成本,同时也为行业的良性竞争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切实增强了市场对高分子电缆桥架产品的信任度与认可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