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 315—2024)《高铁磷比磷酸铁》 团体标准解读

发布时间: [2025-11-17 16:42:57]来源: 作者:

一、标准编号及标准名称
《高铁磷比磷酸铁》(T/CI 315—2024)团体标准,于2024年3月28日正式发布实施。
二、标准制定背景
2022年12月22日,由牵头单位申请团体标准的立项,根据《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下达2023年度团体标准修订项目计划,经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及相关专家技术审核通过,批准《高铁磷比磷酸铁》团体标准的制定,项目计划编号CI2022344。
本标准根据国家标准GB/T1.1-2020制定,具有严谨的规范性,符合国家标准编制要求。本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符合我国国情,尽量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保持协调,对部分测试方法进行有效的补充。
三、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现有技术中制备的常规磷酸铁的铁磷比通常在0.96~0.99,并未明确高铁磷比磷酸铁的概念,因此在市场实际需求中常常出现沟通问题,考虑市场实际应用需求及实际磷酸铁技术指标,磷酸铁铁磷比(>97%)越高,放电比容量越高,且循环性能越高,有利于提高在磷酸铁锂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及应用范围,制定高铁磷比标准有一定的必要性。
四、编制过程
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根据各阶段标准任务的工作要求,组织了相关领域的调研,并召开了多次的研讨会,通过对标准内容进行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形成了目前的标准文本。主要编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一)起草阶段
本标准项目于2022年12月初由常州锂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进行标准预研工作,对碳酸锂含量电位滴定测试方法进行了调研。12月22日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立项公示后,承担单位成立标准编制组。12月27日左右组织标准编制启动会,启动会上,汇总讨论后,编制组确定标准中需要规定的主要技术内容,并完成草案。
(二)研讨阶段
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各参与单位的多次讨论与配合下,进行稿件的研讨修改,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审查阶段
2023年7月13日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在全国标准信息平台面向全社会进行了征求意见。
(四)报批阶段
2023年年底,对标准送审稿,邀请行业专家、参编单位对标准进行审查,提出意见,修改后形成标准草案报批稿,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完成团标报批工作。
(五)发布阶段
2024年1月16日上午,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组织召开了本标准专家评审会,与会专家对《高铁磷比磷酸铁》进行全面审核并提出专业意见及建议,并形成《标准意见汇总处理表》,标准编制组根据审核意见对标准中的内容进行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上报。
五、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电池用高铁磷比磷酸铁。
本标准规定了铁磷比磷酸铁的术语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案、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注:本产品主要用于用于制造磷酸铁锂(LiFeP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六、标准实施意义
目前行业内,采用磷酸铁、碳酸锂、葡萄糖等为原料生产磷酸铁锂最成熟的工艺。通过多项研究表明,磷酸铁锂产品的理化指标、电化学性能极大程度由磷酸铁决定,因此制备高品质磷酸铁尤为关键。提高铁磷比是衡量磷酸铁品质的最关键指标,也是决定磷酸铁锂品质最关键的因素。因此提高铁磷比对保证磷酸铁锂的品质及提升电池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七、主要实践与应用
高铁磷比磷酸铁是指铁磷比(Fe/P摩尔比)高于常规标准的磷酸铁材料,通常铁磷比控制在0.975-1.0之间磷。铁稍微过量可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寿命,有助于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性能,是当前磷酸铁锂技术升级的重要方向。当前高铁磷比磷酸铁制备技术,通常是将反应参数朝着有利于磷酸铁晶体生长和往上的方向调控,以提高磷酸铁的铁磷比。
八、小结
高铁磷比磷酸铁充分考虑现有磷酸铁标准要求,同时结合磷酸铁生产企业、使用单位及相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规定了高铁磷比磷酸铁的理化指标、测定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本标准适用行业内高铁磷比磷酸铁材料的生产、检验和使用。